三蘇

 今天要說的是三蘇。

父親蘇洵、長兄蘇軾、幼弟蘇轍被世人並稱為三蘇,均入選唐宋八大家,甚至還有「一門父子三詞客,千古文章八大家」一說。風雲父子,才氣無與倫比。

父親蘇洵,不僅才學可為帝王師,還教子有方。身為父親的他,教得兩兒分別於二十及十八之齡於科舉高中,開啟仕途。

蘇洵替兩兒起名時,就包含了對他們性格和人生的精準預測。在《名二字說》中,他解釋了蘇軾蘇轍兄弟名字的由來。

長兄蘇軾之名的解釋,原文如下:「輪、輻、蓋、軫,皆有職乎車,而軾獨若無所為者。雖然,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。軾乎,吾懼汝之不外飾也。」甚麼意思呢?「軾」,是古代車子作扶手的橫木。輪是車輪,輻是輪軸,蓋是車頂遮雨蔽日的圓蓬,軫是車箱後部的橫木。它們各司其職,讓車子得以運行,但軾好像沒甚麼用。只不過沒有了扶手,車子就不是車子了。所以蘇洵毫不擔心蘇軾會沒有存在感,他害怕的蘇軾不會「外飾」——隱藏自己的鋒芒。而他的預測可說是極為準確,蘇軾個性豪放外露,致使他的仕途屢屢受挫,甚至曾面臨殺身之禍,一生起伏。他卻也因為這個性,在文壇大放異彩,留下千古名篇。

對於幼弟蘇轍之名,蘇洵的解釋如下:「天下之車,莫不由轍,而言車之功者,轍不與焉。雖然,車仆馬斃,而患亦不及轍,是轍者,善處乎禍福之間也。轍乎,吾知免矣。」意思就是天下的車子沒有不順著轍——路上的車壓痕走的,但「言車之功」時,卻沒有車轍的份兒。但這樣即使翻車馬死,亦沒有人會來責怪車轍。所以轍,「善處乎禍福之間」。他知道轍兒是能讓他放心的。蘇轍後來的表現也印證了他父的預言——蘇轍「寡言鮮譽」且不黨,齒爵皆優於其兄。 但他亦因此在文壇之名不及蘇軾,但蘇軾曾多次表示弟弟只是沉穩寡言,實則才氣比他更盛。

說起蘇軾,他與其子之間亦有一件有趣的軼事。

蘇軾因烏台詩案被下獄待決,與每天送飯給他的兒子蘇邁約定了一個暗號——只送齋菜,若果獲判死刑則送魚。蘇軾就這樣吃了一段時間的齋菜。有一天,蘇邁有事出城,便拜託在京城的親戚幫忙送飯。但他有點「大頭蝦」,忘了交代這個約定。無獨有偶,那天的親戚恰好給蘇軾送了一條熏魚。蘇軾見到後,惴惴不安地吃完了那條魚,還匆匆給弟弟留了兩首絕命詩。不過幸好,在外面的蘇轍等人的合力奔走下,蘇軾在一百多天後脫離冤獄,重獲自由。

而蘇轍和蘇軾之間的兄弟深情,通過此事亦可見一斑。蘇轍以自己極高的官位作擔保,最後以降職的代價救出了哥哥。子瞻子由之情更催使蘇軾寫下了《水調歌頭》此一千古名篇。

三蘇的故事實在太多太有趣,篇幅所限,未能盡錄。之後有機會,再談談他們。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霸王別姬